冠心病是心臟病的一種,心臟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注意自我保健,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。冠心病患者對飲食有什么禁忌?冠心病的危害是什么?
1、有冠心病的人應清淡飲食
飲食應清淡、低鹽冠心病患者,特別是合并高血壓患者,食鹽攝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,可根據季節(jié)活動量適當增減。例如,夏天出汗多,戶外活動多,可以適當增加鹽的攝取量。冬天出汗少,活動量相應減少,控制鹽的攝取。
2、有冠心病的人注意限制脂肪
冠心病飲食還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攝入。脂肪的攝入應限制在總熱量的30%以下,以植物脂肪為主。適當的吃些瘦肉、家禽、魚類。疫情學調查資料顯示,歐美人冠心病發(fā)病率高,而亞洲日本人冠心病發(fā)病率低。注意飲食中應控制膽固醇的攝取,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不得少于300毫克。
3、冠心病患者的蛋白質應適量
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應注意蛋白質的攝取。蛋白質是維持心臟必需的營養(yǎng)物質,能夠增強抵抗力,但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對冠心病不利。因蛋白質不易消化,能夠加快新陳代謝,增加心臟的負擔。
4、有冠心病的人要補充維生素登各種元素
冠心病患者還要注意補充足夠的維生素、無機鹽和微量元素。膳食中應注意多吃含鎂、鉻、鋅、鈣、硒元素的食品。鎂豐富的食品有谷子、玉米、豆類和豆制品、枸杞、桂圓等。鎂能影響血脂代謝和血栓形成,促進纖維蛋白溶解,抑制凝血或對血小板起到穩(wěn)定作用,防止血小板凝聚。此外,冠心病患者還應注意控制熱量,保持正常體重。你可以多吃粗糧,適當控制單糖和雙糖。
5、有冠心病的人要注意補充水分
有些中老年人沒有定期喝水的習慣,反而渴了想喝的時候喝,其實這是不同程度的脫水。老年人平時要養(yǎng)成定時飲水的好習慣。老年人(特別是冠心病患者)的血粘度提高,脫水血濃度提高,達到一定程度時出現血凝傾向,缺血或心腦血管堵塞,嚴重時可引起心肌梗塞或中風。睡覺前半小時,或者半夜醒來,早上起床后,建議喝熱水。
6、冠心病人最好不要喝酒
乙醇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,降低密度脂蛋白。低密度脂肪蛋白會引起動脈硬化,血液中的含量越高,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越大,高密度脂肪蛋白會去除動脈壁內堆積的膽固醇等脂質,緩慢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(fā)生。據國內報道,25-64歲的男性,每月喝白酒0.55~1.5升時,高密度脂肪蛋白接近峰值,持續(xù)增加飲酒量并沒有顯著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的作用,但膽固醇水平可以提高。
7、冠心病患者不能吃糖
糖類是碳水化合物,是人體熱能的主要來源之一,攝取過多可能導致熱量超過,可以在身體內轉化為脂肪,引起肥胖,提高血脂。因此,必須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總量,特別是控制糖的攝入量,研究證明碳水化合物中提高血脂的作用,果糖高于蔗糖,蔗糖高于淀粉。因此,提倡吃復合糖,控制精制糖:選擇淀粉、粗米、玉米等植物纖維多的食物,少吃蔗糖、果糖等單糖。
8、有冠心病的人不能吃油膩
對冠心病患者來說,日常飲食一定要清淡。平時多吃新鮮蔬菜、水果、黑木耳、豆制品,適當吃瘦肉和魚,盡量不要吃油膩和高脂肪的食物。若連續(xù)長期進高脂肪、高熱量飲食,可使血脂進一步增高,血液粘稠度增加,動脈樣硬化斑塊容易形成,最終導致血栓復發(fā)。
9、冠心病患者不能吃冷飲
關于冠心病患者的飲食,日常必須注意禁食冷飲。氣溫高時,血管擴張,吃冷飲后,很多患者的腸道突然受到刺激,全身血管收縮,血壓突然上升,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腦溢血容易突然發(fā)生。
冠心病的常見危害是什么?
1、心肌缺血
發(fā)生缺血的原因主要由于冠狀動脈供血和心肌需血之間的矛盾。慢性供血量不足主要是由于嚴重狹窄和堵塞,這是冠心病的危害。
2、心絞痛
冠心病的危害是血管痙攣和斑塊破裂急性供血量不足,引起管腔內血栓形成,管腔突然變窄或堵塞,臨床表現為心絞痛。
3、心肌梗塞
心肌缺血短時間(大部分超過30分鐘)內無法解除時,冠狀動脈下游遠端灌注區(qū)心肌壞死,臨床上急性心肌梗塞。
4、心律失常
因為心肌缺血導致各種心律失常以及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。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顫動,臨床上表現為突然死亡,這也是冠心病的危害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克魯尼網站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提示:本文觀點中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客服核實,本站將于7個工作日內處理。